我院心脏中心外科成功救治5岁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 [16-08-03]
日期:2016/8/3 0:00:00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心脏中心 王翠霞 李金燕 陈霞/文
5岁男孩小欣(化名),来自甘肃省贫困地区。因患有先天性复杂型法洛四联症,有幸成为“心蕾工程”免费救助对象,并于今年3月上旬来到我院心脏中心外科接受治疗。在长达3个多月救治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不稳,随时都有险情发生,给救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难度和风险。由该科主任侯迈、副主任医师,李令珂副主任医师,徐金星副主任医师等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联手麻醉科、重症监护科、输血科、超声诊断科、放射线科等学科,成功地为患儿实施手术并获成功。目前,随着患儿小欣的康复返乡,表明我院“心蕾工程”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预示心脏中心外科凭借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和智慧,强化了学科队伍建设。
“与之前救治的先心病患儿所不同,该患儿术前反复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几次延迟手术计划;术中出现了致命性的灌注肺、重度血管麻痹综合征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险情,加大了救治难度和风险。”主管患儿的李令珂副主任医师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救治经历,表情依旧略有紧张。
据介绍,患儿小欣出生不久便出现口唇青紫,伴有运动乏力、发育滞后等症状,被诊断为重症先心病法洛四联症。其父母也曾带着他四处求医,都因病变危重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被多家知名医院婉拒,患儿的父母无耐地选择了放弃。患儿小欣入院时,瘦弱的身体,体重仅有13公斤,平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47%~60%左右,时常伴有发热症状,这着实让医务人员不敢掉以轻心。有一次患儿卷缩在床上,发出微弱地喘息声,血压急聚下降,血氧饱和度降至26%,同时伴有发热、晕厥等症状,幸好医护人员及时施救,让他转危为安。类似这样的危急情形时有发生,导致手术计划无限期延迟,也加大了继而手术的压力和风险。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表现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和主动脉骑垮等病症,在儿童发绀型心脏畸形中居首位,重症者有25%~35%在1岁内死亡,70%~75%在10岁内死亡。由于重度肺动脉狭窄引起严重缺氧、发绀及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继发性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或死亡。
该例手术得到医院领导高度关注,吉院长多次过问患儿病情,并叮嘱医务人员一旦时机成熟立即进行手术。心脏中心外科团队所有成员深知责任和担当。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他们多次组织多学科进行术前会诊,并制定缜密的手术方案。
4月27日这一天为患儿小欣实施手术。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术中多次出现险情,医护人员冷静应对,顺利地完成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尽管如此,参与手术全过程的每位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正如术前预料的那样,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患儿先天心脏发育不良等原因,术后出现了致命性的灌注肺、重度血管麻痹综合征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致使其血压骤降,情况万分危急。“面对此情,经心脏中心外科团队研究,决定采用给患儿输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使下降的血压渐渐回升,并维持在正常值范围。“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是确保患儿小欣生命体征平稳的关键所在。”李令珂说。
患儿术后转至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后,李医生24小时守候其身边长达一周时间;王蕾和陈霞两位护士长带领冯丹、姚玉莹等多名护理成员同样坚守。术后第6天,在确保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前题下拔掉了气管插管,死看死守的医护人员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险情也做足了抢救准备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先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在正常值范围,随后,医护人员又教会患儿自主咳嗽咳痰,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谓手术阶段性初战告捷。其间,恰逢 “五一”假日,医院高压供电系统进行维修检测,在这种情况下,经医护人员多方努力,并与医院有关部门反复协调,确保了患儿应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及10多个微量泵等仪器持续供电。
眼见一天比一天好转的孩子,以往脸上常挂着泪水的母亲也绽放出了笑容。出院在即,小欣的脸颊从以往的口唇青紫变成红润的“小鲜肉”。日前,他在父母的陪伴下回到家乡,一切安好,其家人还专程发来孩子的照片,表达心中喜悦和对全体医务人员的由衷感谢。